南洋出版社
南洋出版社以大眾傳播和優秀文化傳承兩條路線作為出版方向,兩條主線金學資料構成的“南洋金學大系”得到學術界和廣大讀者的認可,多個版本將以其里程碑意義或開創性貢獻而必將影響和傳于后世,使得新加坡成為主要的明清小說這一細分領域有國際影響力的出版傳播重鎮,“南洋金學大系”部分或全部書種被新加坡、中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圖書館及美國國會圖書館、各國著名大學圖書館購藏。針對學術界需要的“暗文化系列”正在成型,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及不可替代的學術資料價值,填補了中文出版物的空白,也成就了南洋出版社在譯著出版方面的聲譽。

歷史上的“南洋出版社”,在南洋一帶傳播中華文化方面,曾作出重大貢獻。
新加坡地處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上,這個前英國殖民地,成為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最佳舞臺。華人人口占全國人口的77%。由于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的樞紐城市國家,其作為各種族頻繁交流的舞臺,也勢必帶動文化的溝通。
隨著新加坡成為以英語為主導性語言的國家,華語在華人群體里無奈地被邊緣化,這對新加坡中文閱讀和出版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隨著中國的崛起,為華文教育的復興提供了一個現實的推動力。老一代受華文教育的前輩們,在越來越多中國新一代下南洋的知識分子身上看到了新加坡中華文化傳承的新動力。自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后南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做博士后研究的董玉振博士,機緣巧合地扮演了一個角色,在老一代華文精英的支持下,2002年11月復建停辦已久的南洋出版社。昔日的“南洋出版社”留下的身影,已不可避免地對這家新創立的南洋出版社設立了參照或追趕的標準。啟用這個享有盛譽的老字號,對創辦人來說,即是一種榮譽,也意味著一種責任。
社長簡介

董玉振博士本人的學術造詣和理想,決定了南洋出版社所追求的出版愿景。董玉振博士擁有工學博士學位,曾先后在機械工程、工控電腦設計、機器人和人體運動生物力學、康復工程學、智能材料、半導體等理工科領域有研究和工業界經驗,曾積極回國創辦晶圓復新和拋光企業并進而得到李嵐清副總理在人民大會堂的接見。董玉振博士主編了全球唯一的一套簡體、完整版、雙版本的《金瓶梅》,并寫序。 該版本是眾多讀者的金學入門讀物,成為金學出版史上傳播范圍無出其右的泛讀本(百度百科詞條金瓶梅點贊第一的版本詞條)。他主編的臺北故宮藏《金瓶梅詞話》(介休本)灰度影印本,首次完整展現該書的形態內容,被學界認為是1933年古佚本之后最重要的一次版本出版;古典文學出版史上第一套文字和批點位置均高度尊重原著的排印本(也是金學出版史上第一套匯集所有傳本批點的版本),第一套高度尊重原著的日本內閣文庫藏崇禎本《全像金瓶梅》,均為我社的杰作?!澳涎蠼饘W大系”從大眾傳播之排印本和文化傳承之高度尊重原著的影印本兩個方向,日臻完善為金學重要叢書,鞏固了我社作為金學資料主要出版機構的地位。
董玉振博士1999年在網上發表3萬字共6章的網文《為毛澤東辯護——兼談DXP的歷史責任和本來面目》,成為海內外影響最大的一篇關于毛澤東時代再認識的文章,成為最早為毛澤東時代歷史反思辯護的學者。該文否定了當時80%對毛澤東時代所形成的錯誤認識。啟發不少學者開始對毛澤東時代的深入研究。2002年,在不少網友的一再鼓勵下,在該文基礎上寫成27萬字,內容更充實的《巨人的背影——為毛澤東辯護及當代中國問題省思》這個涉及經濟學、三農、政治學、解放軍軍事史、信仰和文化、古城保護等眾多領域的著作,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為毛澤東研究專家。甚至該書得到中央老同志和中央文獻研究室領導的高度評價,并被上交胡錦濤和溫家寶,對中共關于毛澤東時代的宣傳方向產生直接的影響。第二版于2018年出版,被廣泛認為是研究當代中國歷史繞不過去的著作。董博士利用業余時間和興趣對影響到全球幾千萬人口的多層次直銷業的內在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成為南洋有一定知名度的直銷研究專家,并應邀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做過多場演講,成為新加坡直銷史上唯一被公共媒體機構邀請做直銷演講的學者,其著作《如何分析直銷公司》成為全球第一本以獨立立場探索直銷運作機理和內幕的著作而被哈佛、清華等企業管理重要學府的圖書館收藏。董玉振博士注釋并出版的古老珠算傳承史中唯一的口訣注釋本 《曹縣董家祖傳.經典珠算術集萃》(點擊進入百度百科詞條) 填補文獻空白,將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通過文字記錄下來。
對作為出版社創辦人和總編輯的董玉振博士的上述介紹,已經決定了,南洋出版社在各類出版物質量把關方面的高層次定位。董博士不以出版社作為贏利渠道也決定了本社在商業氣息彌漫的當代出版業的瀟灑地位,使得本社能抵御利潤的誘惑避免出版那些低俗的作品,以高品位圖書作為出版目標,不求數量,單求質量,成了本社的出版宗旨。
對于一些有價值但沒市場的書籍,本社可以多種形式的靈活方式合作出版。
“寧缺毋濫”的出版原則,對于在高消費的新加坡創業是非常不易的,但也給我社積累了盛譽,得到讀者和作者的信賴。在我社的客戶群中,越來越多地出現各地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及學者。包括新加坡、中國(港臺澳內地)等大學已經成為我社最重要的客戶群體。隨著我社英文出版物的逐漸推出,也將越來越廣泛地與世界各國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建立前聯系。在2005年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邀請海外圖書出版和發行機構在北京舉行的交流會上,本社成為新加坡唯一的一家受邀請的中文出版機構(另一被邀請的是新加坡歷史悠久的中文圖書發行銷售機構)。目前本社的出版物已銷往世界上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展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本社從創立之始就以國際市場為目標,這奠定了本社雖然在新加坡這個中文閱讀空氣稀缺的環境下生存,卻有了強大的生存能力。
